近期江蘇、浙江、上海等地出現(xiàn)了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人。為預防該疫病,4月3日江蘇省衛(wèi)生廳制定印發(fā)了《江蘇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醫(yī)藥技術防治方案》,在預防用藥中列出了玉屏風散、板藍根沖劑、黃芪、板藍根等中成藥與中藥。由此又引發(fā)了板藍根及其沖劑的熱銷,網(wǎng)上甚流傳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、全民服用板藍根”,“但愿人長久,相伴板藍根”的段子,反映了人們對板藍根的熱衷。
據(jù)瀘州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侯平璽教授介紹,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或爵床科草本植物菘藍或馬藍的根莖,均為栽培,以根長、粗狀、均勻、體實、粉性大者為佳。板藍根性味苦寒,有清熱解毒、涼血利咽的功能,尤適用于溫熱病及風熱表證、大頭瘟疫、咽喉紅腫等病的治療。
藥理研究表明,板藍根具有如下作用:(1)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,對多種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糖菌、大腸桿菌等及病毒如乙腦病毒、腮腺炎病毒、單純皰疹病毒、乙肝病毒、流感病毒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;(2)提高機體的免疫力,有免疫調節(jié)作用;(3)有一定抗腫瘤作用;(4)實驗證實板藍根有抗炎作用。板藍根可通過所含多種化學成份,多靶點、多途徑作用于人體,從而發(fā)揮其藥效。
據(jù)侯教授介紹,在1988年初上海甲肝大流行,2003年廣州、香港、北京等地遭非典侵襲時,板藍根都有不錯的表現(xiàn)。當年非典肆虐時,處在兩大疫區(qū)廣州和香港之間的深圳取得了零感染的佳績。原深圳市委書記在談到如何防止了非典在深圳的傳播,最終取得零感染的佳績時說,“我們除了完全執(zhí)行有關方面下達的預防非典措施,如多開窗空風,勤洗手等之外,多加了每人每天喝一碗板藍根煎湯的措施”。
侯教授強調,板藍根對病毒感染,對流感確有一定的預防作用,但它也絕非萬能,不可濫用,否則會產(chǎn)生副作用,反危害人體健康。在有流感疫情時,除采用相關部門宣傳的預防措施外,可像前述深圳市一樣,每人每天加服一碗板藍根煎湯,或服用板藍根沖劑(主要成分是板藍根與大青葉)。由于板藍根藥性苦寒,對氣虛體質或脾胃虛寒者,可加用黃芪、甚生姜與板藍根一起煎湯服用。
侯教授提醒市民,我市現(xiàn)在并未出現(xiàn)流感病例,因此沒有必要大量服用板藍根。應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,包括科學飲食、適宜運動、戒煙限酒、充足睡眠等措施增強體質,增強免疫力。對少數(shù)抵抗力差者,可服用黃芪、白術等益氣扶正的中藥或玉屏風顆粒。